医保可报销药品仅占总量的1%
导读:2021年,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多次登上热搜并刷屏朋友圈,越来越多的药品经过谈判后以低价纳入医保可报销范围,确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医保是咱们老百姓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甲类药、乙类药、丙
2021年,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多次登上热搜并刷屏朋友圈,越来越多的药品经过谈判后以低价纳入医保可报销范围,确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
医保是咱们老百姓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甲类药、乙类药、丙类药究竟是什么意思?起付线、封顶线又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医保可报销药品只有1%?
今天,利小宝就和大家聊聊医保的相关知识。
01
医保究竟涵盖多少药品
根据国家医保局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1年,共有117种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
在此基础上,调整后的最新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
图片
那么,国内在售的药品总量有多少呢?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布的数据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国内上市的国产药品为150783种,进口药品为3418种,总计154201种
医保可报销药品仅占药品总数的1.74%
图片
可以看出,即使医保药品目录每年都在增加,但绝大部分的药品依然是医保无法覆盖到的。而即使是在医保名录内的药品,也并不是全额报销,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02
医保究竟有哪些限制?
01
起付线内的费用不报
不同地区起付线不一样,从300元-1800元不等。
起付线一般是年内累计,如果我们一年内的门诊和医疗花费不足这些钱,那就需要我们全部自费。
比较特殊的是住院,需要该次住院的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才可报销。
02
超过封顶线的不报
封顶线即最高报销限额,超过限额的费用需自掏腰包。
一般城镇职工门诊报销限额为2万,住院限额为30万,城镇居民门诊报销额度为2000,住院报销额度为17万,但是各地报销额度略有不同,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
03
个人自付费用不报
即便是属于社保报销范围内,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也仍然有一部分费用,需要个人承担,这就是不同药品类别,医保的报销比例不同。
而说到这个,就要说说甲乙丙三类药的分类了
图片
03
甲乙丙三类药究竟是什么
01
甲类药
甲类药品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费用。
简单来说,这类药品可以100%报销。
02
乙类药
乙类药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简单来说,这类药品需要患者自付一部分
03
丙类药
丙类药指的是基本医疗未覆盖,大部分地区都需个人自付100%的药品。
当然,可能有的地区也会报销一些,具体可以看医院发票上“自理比例”一栏。
图片
一般来说,甲类和乙类药已经涵盖了大部分常用的基础药品和部分重症医疗药品。
但仍然有大量进口的抗癌药、靶向药、新特效药等都归类于丙类药,这些药通常疗效好,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
而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得病以后需要购买的滋补保健类药品,医保也是没法报销的。
还有像住院陪护费、护工费等等非必需的服务设施项目花费也是只能自己掏钱。
那么这时候就要提到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了